投稿指南
一、来稿必须是作者独立取得的原创性学术研究成果,来稿的文字复制比(相似度或重复率)必须低于用稿标准,引用部分文字的要在参考文献中注明;署名和作者单位无误,未曾以任何形式用任何文种在国内外公开发表过;未一稿多投。 二、来稿除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之外,不侵犯任何版权或损害第三方的任何其他权利。如果20天后未收到本刊的录用通知,可自行处理(双方另有约定的除外)。 三、来稿经审阅通过,编辑部会将修改意见反馈给您,您应在收到通知7天内提交修改稿。作者享有引用和复制该文的权利及著作权法的其它权利。 四、一般来说,4500字(电脑WORD统计,图表另计)以下的文章,不能说清问题,很难保证学术质量,本刊恕不受理。 五、论文格式及要素:标题、作者、工作单位全称(院系处室)、摘要、关键词、正文、注释、参考文献(遵从国家标准:GB\T7714-2005,点击查看参考文献格式示例)、作者简介(100字内)、联系方式(通信地址、邮编、电话、电子信箱)。 六、处理流程:(1) 通过电子邮件将稿件发到我刊唯一投稿信箱(2)我刊初审周期为2-3个工作日,请在投稿3天后查看您的邮箱,收阅我们的审稿回复或用稿通知;若30天内没有收到我们的回复,稿件可自行处理。(3)按用稿通知上的要求办理相关手续后,稿件将进入出版程序。(4) 杂志出刊后,我们会按照您提供的地址免费奉寄样刊。 七、凡向文教资料杂志社投稿者均被视为接受如下声明:(1)稿件必须是作者本人独立完成的,属原创作品(包括翻译),杜绝抄袭行为,严禁学术腐败现象,严格学术不端检测,如发现系抄袭作品并由此引起的一切责任均由作者本人承担,本刊不承担任何民事连带责任。(2)本刊发表的所有文章,除另有说明外,只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刊观点。由此引发的任何纠纷和争议本刊不受任何牵连。(3)本刊拥有自主编辑权,但仅限于不违背作者原意的技术性调整。如必须进行重大改动的,编辑部有义务告知作者,或由作者授权编辑修改,或提出意见由作者自己修改。(4)作品在《文教资料》发表后,作者同意其电子版同时发布在文教资料杂志社官方网上。(5)作者同意将其拥有的对其论文的汇编权、翻译权、印刷版和电子版的复制权、网络传播权、发行权等权利在世界范围内无限期转让给《文教资料》杂志社。本刊在与国内外文献数据库或检索系统进行交流合作时,不再征询作者意见,并且不再支付稿酬。 九、特别欢迎用电子文档投稿,或邮寄编辑部,勿邮寄私人,以免延误稿件处理时间。

人类与自然如何和谐共存?“当代达芬奇”缔造

来源:自然科学史研究 【在线投稿】 栏目:综合新闻 时间:2021-04-12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著名的丹麦-冰岛艺术家奥拉维尔·埃利亚松(Olafur Eliasson)这15年来一直活跃在当代艺术的一线,「光」与「空间」是他的代名词。 但作为艺术家,他一直在试图突破艺术的边界,将数学

著名的丹麦-冰岛艺术家奥拉维尔·埃利亚松(Olafur Eliasson)这15年来一直活跃在当代艺术的一线,「光」与「空间」是他的代名词。

但作为艺术家,他一直在试图突破艺术的边界,将数学、物理和工程元素运用于创作,因此在欧洲被誉为「当代达芬奇」。


我认为 ‘艺术是关于什么的' 以及 ‘艺术是如何制作的' 这两者之间一定是同调的。

—— Olafur Eliasson

「 我在柏林有一个工作室。」

这是Eliasson在TED Talk讲台上的开场白。紧接着,他放出了一组工作室的照片。

在这个闻名于传播优秀思想的讲台上,Eliasson选择了优先介绍他的工作室而非他的那些非凡作品,足以说明工作室在他的心目中的重要地位。


△ Studio Olafur Eliasson 外观

这是一座红砖四层小楼,与其说是工作室,它更像是一个工厂,而Eliasson本人则喜欢将它称为「实验室」。

在这里,驻扎着他的三个造梦团队——负责研究的学术团队、负责作图和模型的建筑团队和负责制作的手艺人团队,他们通过思想的碰撞和各种实验测试,打造出美轮美奂的异度空间。


△ Studio Olafur Eliasson 内部

谁是创作者?谁是观者?谁是消费者?谁又能为谁所看见的事物负责呢?

—— Olafur Eliasson

Eliasson创作时一个重要的出发点就是把「讲述的权力」归还给观众、和他们一起创作作品。

在2020年初的苏黎世美术馆,Eliasson和他的团队展示了他们的新作——《共生之见》(Symbiotic Seeing)。人们可以看见雾气在头顶流转,各式各样的漩涡不断生成又消散,如同潮汐一般。



当观众陆续进入昏暗的展厅,安装在屋顶的管道便开始释放出雾气,雾气会随着观众的体温和动作不断变化,并在彩色激光的照亮下形成一个虚拟的天花。




如水体一般的雾气象征着环境与气候,而那些由观众所催生的变幻则象征着人类活动所带来的影响。通过将每一位观众的存在与行为容纳进作品,Eliasson试图用感性的艺术语言来探讨一个严肃的话题——人类作为大自然的一部分该如何与其共生呢?

△ 点击观看 Symbiotic Seeing 视频

现在,到了为这个星球付诸行动的时候了。

—— Olafur Eliasson

同时,在世界另一头的日本,Eliasson正试图实现一个可持续的展览——《有时候河流就是桥》(Sometimes the River is the Bridge)。

这次,同名的高光作品出现在一个被黑色包围的中庭,空间的正中是一汪泛着粼粼波光的水池,上方则悬浮着一个映照着水光的巨大环形幕布。


Sometimes the River is the Bridge

浅浅的水池中安置了一个小马达,震动时会让水面布满波纹,当十二盏聚光灯从不同的角度打在水面,波光就会反射到悬浮于头顶的环形屏幕上,形成了十二个不同的动态纹案。同时,观众也可以触摸水面,用水和光绘制他们的作品。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展览之所以以《有时候河流就是桥》这件作品命名,是因为它是整个展览的隐喻。

由于疫情影响,展览从3月份推迟到6月份,Eliasson的团队也无法到场,只能远程与美术馆交流,除此之外,他们还严格控制作品的运输所带来的环境影响,转便捷的空运为陆运和水运,期望探索出一个后来人可效仿的航运模式。

在这一系列的困难和挑战中,许多如河流一般无形的事物参与进来,成为了解决问题的关键,从另一个角度看来,它们就是通往未来的坚实桥梁。

△ 点击观看 Sometimes the River is the Bridge 视频

文章来源:《自然科学史研究》 网址: http://www.zrkxzzs.cn/zonghexinwen/2021/0412/1186.html



上一篇:猕猴桃太硬如何快速催熟学会这个小妙招,果实
下一篇:俞立团队成果获教育部2020年度自然科学一等奖

自然科学史研究投稿 | 自然科学史研究编辑部| 自然科学史研究版面费 | 自然科学史研究论文发表 | 自然科学史研究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自然科学史研究》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