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自然科学史研究》栏目[05/29]
- · 《自然科学史研究》数据[05/29]
- · 《自然科学史研究》收稿[05/29]
- · 《自然科学史研究》投稿[05/29]
- · 《自然科学史研究》征稿[05/29]
- · 《自然科学史研究》刊物[05/29]
团结自然科学工作者为国家建设与造福人类服务
作者:网站采编关键词:
摘要:\t 1950年8月24日,周恩来参加中华全国自然科学工作者代表会议,并以《建设与团结》为题发表讲话。周恩来在讲话中阐明了自然科学工作者应如何服务于新中国的建设并造福人类,阐释
\t 1950年8月24日,周恩来参加中华全国自然科学工作者代表会议,并以《建设与团结》为题发表讲话。周恩来在讲话中阐明了自然科学工作者应如何服务于新中国的建设并造福人类,阐释了科学工作者团结的必要性以及如何团结科学工作者。他鼓励科学工作者团结起来为新中国的建设和造福人类创造出更大的功绩。
\t 用所学所长为建设新中国而奋斗
\t 科学家学习与工作的目的在于造福人类。周恩来说道:“依我看,一般从事自然科学研究工作的人,或多或少都有与自然界作斗争的认识。他们在事业上下功夫、费精神,目的是为人类扫除生存中的障碍,改善人类的物质生活和发展精神生活。”人们为了要在自然界里得到自由,就要用自然科学来了解自然,克服自然和改造自然,从自然里得到自由。在这个过程中,自然科学家们下功夫、费精神是为了服务人类发展。对于学习的目的,周恩来举例说道,学医的想把病人治好,学农的想把农作物病虫害消灭,学工的想把人类生活的物质基础搞得更好,学理的为着增加人类的科学知识,使世界文化水平更加提高。周恩来认为绝大多数科学家,“从他们本身学习和工作的目的来说,都是为着造福于人类的”。
\t 旧中国的科学家所学所长难以发挥大作用。周恩来指出,由于帝国主义者和国内反动统治阶级的破坏,旧中国不能进行建设,科学也很难在旧中国的土壤上生长,科学家没有办法贡献自己的能力。虽然在当时,不少科学家为中国的前途和科学发展摸索道路,寻求真理,然而并没有成功。因为“他们一直受着政治上和经济上的压迫”,面临的是“理想不能实现,计划不能实行,工作不能开展,甚至连生活也陷入困境”。
\t 全力支持科学家用所学所长服务新中国建设。回顾科学家们的苦难史,周恩来意在强调“我们今天有条件团结科学家们为中国人民服务”。他说:“现在情况完全改变了,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了,中国人民翻了身,这就给中国的科学和科学家的发展开辟了一条无限广阔的康庄大道。”他指出,“人民政协通过的《共同纲领》规定了建设独立、民主、和平、统一和富强的新中国,要把中国由一个农业国变为工业国,这也就是规定了中国科学家的奋斗目标。这个方向和目标是很清楚的,这正是近百年来中国科学家所寻求的。”他还明确指出:“方向和目标是确定了,但道路是要我们一步一步去走的。”
\t 打好服务各方面建设的自然科学基础
\t 打好恢复生产建设的基础。新中国成立后,人民所接收的“旧中国满目疮痍,是一个破烂摊子”。周恩来指出,在这个破烂摊子上进行建设,首先必须医治好战争的创伤,恢复被破坏的工业和农业。对于建设工作而言,必须先打好基础,才能为建设稳固的高楼大厦提供条件。不允许因为地基不牢埋下楼倒厦倾的隐患。
\t 在调查研究分析的基础上,周恩来指出,新中国能接收的科学器材、设备和资料等科学技术遗产太少了。因此,在这样的背景下,必须下一番苦功夫,花足心思,费大精神,创设条件来打破无深厚自然科学基础的现实。周恩来说:“现在我们要进行建设,首先就要进行发掘、调查、统计和搜集材料的工作。”这是准备工作,是建设新中国的重要基础工作。换言之,基础工作要先摸清有什么,其后才能考虑用这些资源来发展什么。
\t 周恩来提出:“在国家建设计划中,站在科学家的岗位上,我们开始做些什么呢?不可能百废俱兴,要先从几件基本工作入手。”他从五个方面进行了说明。
\t 农业方面:首先是实行土改,解放生产力,然后求得发展。配合土改,要着手做以下几件工作,兴修水利、修筑铁路、制造化学肥料,这几件大事,都需要科学家的努力。
\t 林业方面:首先是林业基础太小,要扩基础。同时要大力整修林政,按科学的方法采伐。并且做好护林和育林,避免森林毁了与森林变成荒山秃岭情况的出现。
\t 工业方面:首先,明确生产要为人民利益服务。其次,用好机床设备,合理安排生产。生产不能不考虑生产加工地与原料地及市场之间的距离以及产品的急需程度。同时,不能忽视的是做好燃料资源勘测能够为生产供应动力提供关键保障。
\t 医疗卫生方面:要解决全国卫生会议提出的普及医疗事业的问题。加快医院、卫生所、医务工作人员等的配备,同时要重视医疗队伍建设,培养医务人员。
文章来源:《自然科学史研究》 网址: http://www.zrkxzzs.cn/zonghexinwen/2020/1015/87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