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自然科学史研究》栏目[05/29]
- · 《自然科学史研究》数据[05/29]
- · 《自然科学史研究》收稿[05/29]
- · 《自然科学史研究》投稿[05/29]
- · 《自然科学史研究》征稿[05/29]
- · 《自然科学史研究》刊物[05/29]
如何区别病毒是自然进化,还是人工合成?科学
作者:网站采编关键词:
摘要:1880年,法国科学家、微生物病理学之父路易.巴斯德发现了狂犬病毒。 1983年计算机工程师弗雷德科恩编辑了第1个可以自我复制的破坏性计算机程序,这就是世界上第1个计算机病毒。
1880年,法国科学家、微生物病理学之父路易.巴斯德发现了狂犬病毒。
1983年计算机工程师弗雷德科恩编辑了第1个可以自我复制的破坏性计算机程序,这就是世界上第1个计算机病毒。1988年中国国内的计算机系统,第1次遭到了计算机病毒的袭击。
计算机病毒只感染特定的计算机系统,如果我们把计算机病毒和感染人的生物病毒特定对比,会发现它们具有很多相同的特征。事实上,计算机病毒的名称也是源于自然界的病毒。
它们以特定的目标为感染对象,执行特定的功能,不管这些功能如何复杂或者是简单,最终的目标都是要摧毁被感染对象。
计算机病毒都是人为编制的,所以有明确的特定起源。感染人体的病毒科学家一直没有找到真正的起源。
》病毒本身就不是一个完整的生物。除了它能够自身分裂以外,找不到生物的任何一个特性。当然,我们可以说病毒的存在是没有目的的,但是它行为导致的后果却在统计上是有明确的指向性:就是把被侵害的生物毁灭掉。
病毒的结构简单到没有办法独立生存,必须依赖于环境。所以病毒的一切变化都是必须在特定的繁殖环境中才能实现的。
对于决定病毒存在的遗传物质来说,和决定其他生命存在的遗传物质都是一样的。
我们可以通过最终遗传物质的存在,追踪一个生命体的演化过程和它的来源。
》基因可以追溯物种起源,因为遗传物质同时具有遗传性与变异性。Rna或者是DNA,承担着物种延续的使命,同时在生物与环境的交互作用中,这些遗传物质又被记录上了环境的烙印,表现出生命与环境的相互适应性。
基因同一单位点上的单个核酸的变异、置换、颠倒、缺失和插入具有4种不同的形式,但实际上发生的只有两种,就是颠倒和转换,两者之比是2:1。
这种变异的结果只有两种:适合生存或者是不适合生存。
而适合生存的那一种会在随后的环境互动中被选择的固定下来。
所以我们可以通过追踪遗传物质的变化来追踪周围环境的变化,而反推当时物种存在和生活的环境。
》从变异的概率性来讲,DNA和RNA是一样的。但是由于DNA是双链结构,要两个链同时产生对应的变异,才能够向下一代遗传,所以DNA的病毒相对来说较稳定。RNA是单链,复制的时候很容易产生乱码。
基本上RNA病毒每复制一次就会产生一个变异,但是这种变异是随机性的。
这种变异客观存在的目的就是为了逃避免疫系统的追查、追杀。
》但是,不管如何变异,很难凑出一个新的功能。正因为如此,病毒才有靶向选择性,只感染特定的脏器。
这就好像我们把手表的元件放到一个盒子里面拼命的摇晃,偶尔会有两个原件正好组合在一起,但是要组装成一只完整的手表是不可能的。
所以,要检查病毒上面有没有特定的功能性的序列。而这些序列如果只有几个基因完成的,那有可能在变异中随机组合出来,如果是有一长串基因组合,那是不会在变异中随机产生的。
》老鼠和人类的基因相似度为90%。我们会相信老鼠会变成人类吗?当然这种事情肯定是不会发生的。
这是因为即使是老鼠和人类相差的那10%的基因序列,也具有比较长的复杂结构,而这种复杂结构不可能在随机的组合中完成。
这种决定病毒感染特性的基因片段,越复杂越长,越不可能在自然变异中产生,就越可能是人类人工编辑的结果。
这个编辑需要特定的分子刀~一种酶。
》绝大部分病毒,简单到只有一个蛋白质外壳和一条DNA或RNA。目前,科学家们在实验室里只能够复制出类似细胞的原始液滴结构,是没有生命的。
如何让一个无生命的物质活生生的动起来,这是需要解决生命本质性问题的世界性难题。
作为病毒的起源来讲,目前有三种假设:第1种,被感染的宿主细胞产生之前就诞生了;第2种,是由某种特殊的细胞退化形成的;第3种,是由细胞身上的一个细胞器官脱落形成的。
文章来源:《自然科学史研究》 网址: http://www.zrkxzzs.cn/zonghexinwen/2020/1002/813.html
上一篇:自然科学类职称满足哪些条件?
下一篇:中国科学家改良后的粘土,成了治理赤潮的利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