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指南
一、来稿必须是作者独立取得的原创性学术研究成果,来稿的文字复制比(相似度或重复率)必须低于用稿标准,引用部分文字的要在参考文献中注明;署名和作者单位无误,未曾以任何形式用任何文种在国内外公开发表过;未一稿多投。 二、来稿除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之外,不侵犯任何版权或损害第三方的任何其他权利。如果20天后未收到本刊的录用通知,可自行处理(双方另有约定的除外)。 三、来稿经审阅通过,编辑部会将修改意见反馈给您,您应在收到通知7天内提交修改稿。作者享有引用和复制该文的权利及著作权法的其它权利。 四、一般来说,4500字(电脑WORD统计,图表另计)以下的文章,不能说清问题,很难保证学术质量,本刊恕不受理。 五、论文格式及要素:标题、作者、工作单位全称(院系处室)、摘要、关键词、正文、注释、参考文献(遵从国家标准:GB\T7714-2005,点击查看参考文献格式示例)、作者简介(100字内)、联系方式(通信地址、邮编、电话、电子信箱)。 六、处理流程:(1) 通过电子邮件将稿件发到我刊唯一投稿信箱(2)我刊初审周期为2-3个工作日,请在投稿3天后查看您的邮箱,收阅我们的审稿回复或用稿通知;若30天内没有收到我们的回复,稿件可自行处理。(3)按用稿通知上的要求办理相关手续后,稿件将进入出版程序。(4) 杂志出刊后,我们会按照您提供的地址免费奉寄样刊。 七、凡向文教资料杂志社投稿者均被视为接受如下声明:(1)稿件必须是作者本人独立完成的,属原创作品(包括翻译),杜绝抄袭行为,严禁学术腐败现象,严格学术不端检测,如发现系抄袭作品并由此引起的一切责任均由作者本人承担,本刊不承担任何民事连带责任。(2)本刊发表的所有文章,除另有说明外,只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刊观点。由此引发的任何纠纷和争议本刊不受任何牵连。(3)本刊拥有自主编辑权,但仅限于不违背作者原意的技术性调整。如必须进行重大改动的,编辑部有义务告知作者,或由作者授权编辑修改,或提出意见由作者自己修改。(4)作品在《文教资料》发表后,作者同意其电子版同时发布在文教资料杂志社官方网上。(5)作者同意将其拥有的对其论文的汇编权、翻译权、印刷版和电子版的复制权、网络传播权、发行权等权利在世界范围内无限期转让给《文教资料》杂志社。本刊在与国内外文献数据库或检索系统进行交流合作时,不再征询作者意见,并且不再支付稿酬。 九、特别欢迎用电子文档投稿,或邮寄编辑部,勿邮寄私人,以免延误稿件处理时间。

繁荣哲学社会科学必须立足本来

来源:自然科学史研究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1-06-26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习总书记在讲话中指出:“一个没有发达的自然科学的国家不可能走在世界前列,一个没有繁荣的哲学社会科学的国家也不可能走在世界前列。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需要不断

习总书记在讲话中指出:“一个没有发达的自然科学的国家不可能走在世界前列,一个没有繁荣的哲学社会科学的国家也不可能走在世界前列。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需要不断在实践和理论上进行探索,用发展着的理论指导发展着的实践。在这个过程中,哲学社会科学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一个国家的繁荣不仅仅是经济的繁荣,还包括思想文化的繁荣。作为世界大国,它不仅仅追求主导世界的经济发展,而且还要影响人类的价值观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绝不仅仅是用经济发展的指标来评判,更是一种社会制度、价值追求和思想理念。所有这些,都不是自然科学能够解决的,而需要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潜心思考,深入研究。这些思想,充分肯定了哲学社会科学在国家发展过程中的重要地位:“面对世界范围内各种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的新形势,如何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增强文化软实力、提高我国在国际上的话语权,迫切需要哲学社会科学更好发挥作用。”

习总书记在座谈会上讲的第三个问题是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他指出:“哲学社会科学的特色、风格、气派,是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成熟的标志,是实力的象征,也是自信的体现。我国是哲学社会科学大国,研究队伍、论文数量、政府投入等在世界上都是排在前面的,但目前在学术命题、学术思想、学术观点、学术标准、学术话语上的能力和水平同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还不太相称。要按照立足中国、借鉴国外,挖掘历史、把握当代,关怀人类、面向未来的思路,着力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在指导思想、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等方面充分体现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习总书记认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特点要从三个方面去把握:第一,体现继承性、民族性;第二,体现原创性、时代性;第三,体现系统性和专业性。

我的理解,哲学社会科学的中国特色的实质是中国本色。本色的彰显要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

首先,立足本来。思想的发展具有历史的传承性,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是我们建设当代文化的本根,而不仅仅是一种思想资源。如果我们仅仅将传统文化当作一种思想资源,就可能从主观上割裂现代和历史的内在联系。现代文化从哪里来?我们的根在哪里?就在于传统。传统是我们建设当代文化的本根和土壤,它凝聚了数千年无数先哲的心血,体现了中国人的生命智慧和价值追求。它能够延传至今,就表明其中包括了许多鲜活的东西。2013年11月习近平在山东考察时指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强盛,总是以文化兴盛为支撑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以中华文化发展繁荣为条件。”2014年2月他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三次集体学习时又说:“抛弃传统、丢掉根本,就等于割断了自己的精神命脉。博大精深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根基。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为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提供了丰厚滋养。”因此,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建设和发展首先就要立足本来、凸显本色,不是从传统文化中挑选一些因素加以包装后作为当代文化建设的资源,而是要承继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命脉,守护中国文化的精神道统,体现中国立场、中国智慧、中国价值的理念、主张和方案。

其次,植根既来。立足本来不是要简单地复归于传统。传统是历史的积淀,更是一代代中国人继承、创造和超越的过程,它也是现实发展的文化形式。因此,传统有历史,但却总是和现实紧密结合在一起的。确切地说,是扎根在现实之中的。离开了现实,传统就成为了无本之木,就成了空虚的符号。每一代中国人对传统的继承都是立足于自己的当代现实,根据现实生活的重大理论尤其是实践问题,重新诠释传统,从而使传统获得新的生命。建设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就需要当代中国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深刻把握当代中国的现实,尤其是当代世界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格局,用中国文化的智慧审视中国社会的建设与发展的现实需要中把握重大的理论和现实问题,坚持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吸收西方文化的有用养分涵育民族魂,高扬中国魂,在现实生活的基础之上,在各种文化的激荡之中,铸造时代精神,铸造中国精神。在这方面,我们既要克服国粹主义,更要警惕西化自由主义,创造出具有中国本色、符合时代发展需要的中国哲学社会科学的学科体系、学术体系和话语体系。必须强调的是,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要超越对西方文化的学徒阶段,建立中国本色的学科评价标准,增强对中国自身哲学社会科学的自尊、自主和自信,以中国的话语向世界讲述中国的价值观念和精神追求。立足现实最关键的一点,就是在解决我们国家当前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的时候,再也不能照着讲、跟着讲,而要接着讲,自己讲,讲自己。当今中国已经对世界的发展有了重大的影响,我们要有充分的信心自说自话,提升中国哲学社会科学的原创性,重获在世界思想体系中的话语权。

文章来源:《自然科学史研究》 网址: http://www.zrkxzzs.cn/qikandaodu/2021/0626/1270.html



上一篇:征稿启事和论文规范
下一篇:试论刑事案件侦办中的经验法则

自然科学史研究投稿 | 自然科学史研究编辑部| 自然科学史研究版面费 | 自然科学史研究论文发表 | 自然科学史研究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自然科学史研究》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