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指南
一、来稿必须是作者独立取得的原创性学术研究成果,来稿的文字复制比(相似度或重复率)必须低于用稿标准,引用部分文字的要在参考文献中注明;署名和作者单位无误,未曾以任何形式用任何文种在国内外公开发表过;未一稿多投。 二、来稿除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之外,不侵犯任何版权或损害第三方的任何其他权利。如果20天后未收到本刊的录用通知,可自行处理(双方另有约定的除外)。 三、来稿经审阅通过,编辑部会将修改意见反馈给您,您应在收到通知7天内提交修改稿。作者享有引用和复制该文的权利及著作权法的其它权利。 四、一般来说,4500字(电脑WORD统计,图表另计)以下的文章,不能说清问题,很难保证学术质量,本刊恕不受理。 五、论文格式及要素:标题、作者、工作单位全称(院系处室)、摘要、关键词、正文、注释、参考文献(遵从国家标准:GB\T7714-2005,点击查看参考文献格式示例)、作者简介(100字内)、联系方式(通信地址、邮编、电话、电子信箱)。 六、处理流程:(1) 通过电子邮件将稿件发到我刊唯一投稿信箱(2)我刊初审周期为2-3个工作日,请在投稿3天后查看您的邮箱,收阅我们的审稿回复或用稿通知;若30天内没有收到我们的回复,稿件可自行处理。(3)按用稿通知上的要求办理相关手续后,稿件将进入出版程序。(4) 杂志出刊后,我们会按照您提供的地址免费奉寄样刊。 七、凡向文教资料杂志社投稿者均被视为接受如下声明:(1)稿件必须是作者本人独立完成的,属原创作品(包括翻译),杜绝抄袭行为,严禁学术腐败现象,严格学术不端检测,如发现系抄袭作品并由此引起的一切责任均由作者本人承担,本刊不承担任何民事连带责任。(2)本刊发表的所有文章,除另有说明外,只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刊观点。由此引发的任何纠纷和争议本刊不受任何牵连。(3)本刊拥有自主编辑权,但仅限于不违背作者原意的技术性调整。如必须进行重大改动的,编辑部有义务告知作者,或由作者授权编辑修改,或提出意见由作者自己修改。(4)作品在《文教资料》发表后,作者同意其电子版同时发布在文教资料杂志社官方网上。(5)作者同意将其拥有的对其论文的汇编权、翻译权、印刷版和电子版的复制权、网络传播权、发行权等权利在世界范围内无限期转让给《文教资料》杂志社。本刊在与国内外文献数据库或检索系统进行交流合作时,不再征询作者意见,并且不再支付稿酬。 九、特别欢迎用电子文档投稿,或邮寄编辑部,勿邮寄私人,以免延误稿件处理时间。

潘宏铭把人文关怀融入医疗行为

来源:自然科学史研究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1-03-15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潘宏铭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副院长 这门课没有学分,也没有课时费,没有业绩点, 但他已经坚持了十年。 “医生每天要面对不同的患者,要和他们沟通交流,而交流的基础

潘宏铭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副院长

这门课没有学分,也没有课时费,没有业绩点, 但他已经坚持了十年。

“医生每天要面对不同的患者,要和他们沟通交流,而交流的基础就是各行各业的知识,交流的过程就是人文关怀的过程。”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以下简称“邵逸夫医院”)副院长潘宏铭要求他的研究生一年至少要读两本专业以外的书,从文学到历史、从自然科学到哲学,等等。他用著名哲学家塞涅卡的至理名言解释道:“如果你想从阅读中获得值得你永远铭记的知识,你就应该花更多的时间去研读那些无疑是富有天才的作家的作品,不断从他们那里取得养料。”

一场小病让他“弃电从医”

潘宏铭清晰地记得,在1981年6月9日晚上,高考刚刚结束,在跟随老师和同学在家乡县城散步的途中,他走失了,他发现眼睛看不见了,最终他被好心人送回。第二天回家后的晚上,潘宏铭再次“失明”,他看不到母亲端过来的一碗面条。父亲急了,第二天带他去医院检查,医生告诉他,他得了夜盲症,原因是缺乏维生素A。原来他为备战高考,已经连续三个月没有回家吃过蔬菜了,导致维生素A缺乏。医生为他开了药,几天后,潘宏铭“重见光明”,这也让年少的他感到十分神奇。

由于喜爱物理,潘宏铭一直兴致勃勃地想要将电学作为自己的第一志愿。可是夜盲症的发作,让潘宏铭突然意识到身体健康的重要性,他觉得做什么事业都离不开一个健康的身体。于是,在二十天后高考成绩出来时,潘宏铭毫不犹豫地在第一志愿栏中填了医学。

由于历史原因,大学毕业后,成绩优异的潘宏铭被分配到偏远的盘山镇卫生院,这里条件十分艰苦,卫生院也简陋到无法想象。潘宏铭成了名副其实的“全科医生”,既看儿科,又看妇科,还要上手术台……

那段日子里,潘宏铭见到了许多晚期癌症患者,有肝癌、胃癌、食道癌等,患者在最后的日子里与病魔的痛苦抗争,让他意识到肿瘤的危害。“许多癌症患者发现得太迟,而且没有治疗的手段,严重影响老百姓的健康”。

把人文关怀融入医疗行为

1990年,潘宏铭以全校第二名的好成绩,顺利考上研究生。读研期间,在导师制的教育模式下,潘宏铭十分幸运地师从知名专家郑树、吴金民、余海三位教授。潘宏铭说,从三位老师身上,他分别汲取了丰富的医院管理、国际交流和专业技术经验和知识,耳濡目染了老一辈专家的医德医风。潘宏铭说,对他影响最大的是老师们作为知识分子孜孜以求的专业精神和作为医生对患者的人文关怀精神。

时至今日,潘宏铭在自己教授学生时,会为学生讲一门《医生的职业修养》的选修课,他希望学生通过专业学习,内化为自己的行为,把人文关怀融入医疗行为。这门课没有学分,也没有课时费,没有业绩点,但他已经坚持了十多年。

他告诉学生,好医生的必备条件是医乃仁术。对工作应有一种“如临深渊、如履薄冰”的敬畏。因为“医生是上帝伸向这个世界的唯一的手”。如果没有金刚钻,别揽瓷器活。智能和才能要表现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上。他总结道,“从智商IQ到智能IA,不仅需要情商EQ,而且需要勤商DQ。”

学医,他认为勤奋当然是必需的,但决不能忽视思考和认真读书。他还特别强调合作的重要性:一个医术再高明的医生,也必须要有其他医护人员的配合才能完成各项医疗任务。

筹建肿瘤内科:从零到强

1995年8月,潘宏铭进入邵逸夫医院,从零开始筹建肿瘤内科。

随着科技水平的突飞猛进和医疗水平的不断提高,内科肿瘤学快速发展,肿瘤内科治疗在肿瘤综合治疗中的重要作用也愈加受到关注。但在20个世纪90年代,邵逸夫医院的美方院长Hadley发现许多患者手术后,没有进行化疗,肿瘤治疗手段较少,邵逸夫医院需要一位医生来做肿瘤内科的工作。郑树和Hadley找到了潘宏铭,希望他把肿瘤内科建起来。一直希望从事外科工作的潘宏铭说,那场谈话深深打动了他,也让他认识到社会需求才是第一位的,“人的追求应该跟社会需求有一个好的契合点”,他说。

2001年,潘宏铭在《中华医学杂志》上首次全面阐述肿瘤内科的学科范畴,在国内最早推行“No meat,No cancer diagnosis,No cancer treatment”的诊治理念。在国内最早成立Tumor Board,推广并实施MDT模式,打造了“浙江省常见实体肿瘤多学科综合诊治科技创新团队”,推陈出新,提倡跨院跨省跨网MDT,引领了MDT治疗新格局。

文章来源:《自然科学史研究》 网址: http://www.zrkxzzs.cn/qikandaodu/2021/0315/1136.html



上一篇:延安时期自然科学教育方针的争论
下一篇:浅析小学科学探究能力培养六步曲

自然科学史研究投稿 | 自然科学史研究编辑部| 自然科学史研究版面费 | 自然科学史研究论文发表 | 自然科学史研究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自然科学史研究》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