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自然科学史研究》栏目[05/29]
- · 《自然科学史研究》数据[05/29]
- · 《自然科学史研究》收稿[05/29]
- · 《自然科学史研究》投稿[05/29]
- · 《自然科学史研究》征稿[05/29]
- · 《自然科学史研究》刊物[05/29]
古希腊美学史综述 ——从自然科学视角向社会
作者:网站采编关键词:
摘要:研究古希腊美学史,据现有文献记载,可追溯到公元前6世纪。最初的古希腊学者主要通过发现自然界存在的一些客观现象来探讨美学问题,当然他们的言论中也有涉及美学体系中所囊括
研究古希腊美学史,据现有文献记载,可追溯到公元前6世纪。最初的古希腊学者主要通过发现自然界存在的一些客观现象来探讨美学问题,当然他们的言论中也有涉及美学体系中所囊括的社会性的问题,但都较为粗略,范围也相对狭窄,这与他们各自的审视角度不无联系。随着时代的推进,社会的发展,自然科学的进步给予了古希腊学者研究美学问题更为肥沃的土壤,这时,新时代的学者尝试着从自然界步入人类社会,开始以社会视角审视美学问题。因此,古希腊美学及文艺理论基本问题经历了由诞生到展开,再由展开到深入的发展脉络。
一、自然科学视角的推进
最早站在自然科学的土壤之上探讨美学问题的是毕达哥拉斯学派。他们以“数学”作为本学派美学理论的根基,将“数”定义为万事万物的铁律。从最初的声学出发,他们发现了声音的质的差别由数的差别决定,不同的音程源于不同的比例关系。将这种在声学中发掘出的数的差别和比例关系加以抽象与凝练,他们赋予了现代意义上的美以和谐的命题,和谐即是一种数学的数量体系,它取决于数、尺度和比例[1]。由此产生的黄金分割点,便成为统率建筑、雕塑、音乐等各门艺术的规范。他们还将这种和谐推及天文学,使整个宇宙都拥有了美的性质。在论及音乐时,毕达哥拉斯学派强调“音乐是对立因素的和谐统一,把杂多导致统一,把不协调导致协调[2]”。这种对事物中蕴含的对立因素的肯定,成为后来者赫拉克利特辩证观的落脚点,而把杂多导致统一的“绝对规范式”的客观论,则为赫拉克利特发起的挑战埋下了种子。站在辩证观的立场,赫拉克利特提出“相反的东西结合在一起,不同的音调造成最美的和谐,一切都是通过斗争而产生的[3]”,这种“斗争”便使美具有了相对性。德谟克利特的见解比毕达哥拉斯学派和赫拉克利特的观点更具优越性,这首先得益于原子论的产生。德谟克利特指出“声音是一种物体,一种声音原子凝结的声音块,它流射入听音乐的人的耳朵,并在耳朵内的虚空中运动,使人听到声音[4]”,这是要对感觉的物理基础给出详细说明的第一个尝试。至此,我们可以看出美学问题在自然科学视角下的探讨当中已经取得了长足的进步,毕达哥拉斯学派的客观论、赫拉克利特的辩证观、德谟克利特的原子论,为之后的学者探讨美学问题提供了丰富的源泉。柏拉图继承了毕达哥拉斯学派的和谐说,但他优于毕达哥拉斯学派的地方在于他认为音乐还应该依靠听觉的灵敏来建立和谐,这便明确了美的生理基础。之后的集大成者亚里士多德,对前人探索成果进行了批判、创新与总结,并且更加热衷于生物学方面的探索。相比柏拉图,亚里士多德赋予了生物学更为广泛的意义。在他看来,每一种动物中都有自然的和美丽的东西,这便强调了美的自然属性,也就是生物学意义上的美的客观性。他还在突出理性是人类最高级的官能的同时批判了柏拉图对于感观认识的鄙夷,在承认感官认识具有其自身价值的同时又肯定了赫拉克利特的辩证观。同时,亚里士多德还给予了声音特别的关注。立足于物理学及生物学,亚里士多德提出了声音存在的状态和声音的多种属性,即声音的产生是由空气的运动决定的,声音的音质、音量、音色则与动物发声器官及乐器本身有直接的关系[5],而这存在的状态和多种属性,便从原子论倡导者的由变更原子的形状、排列和位置得到解释。至此,古希腊美学问题在自然科学视角下探索的全貌便基本得以展现。
二、社会科学视角的深入
苏格拉底标志着希腊美学思想一个很大的转变,是因为他主要从社会科学的观点去看美学问题,要替美找社会科学的解释[6]。但我们不能忽略的是,苏格拉底之前的几位学者包括与苏格拉底同时期的德谟克利特,在探索中都已有涉及从社会科学的视角解释美学问题。
(一)前苏格拉底哲学家
毕达哥拉斯学派在论及人时谈到外在的和谐与内在和谐的之间的关系,以及外在和谐对内在和谐的影响,引出了音乐的教育功能;赫拉克利特提出艺术是自然的模仿;德谟克利特继承了赫拉克利特的模仿说,将它传递于后世。但毕达哥拉斯学派的内外和谐是为证实“数”存在于天地万物之中,因为音乐的和谐体现一种比例关系,所以音乐对人产生影响揭示了人的内在和谐存在相同的比例关系。同样,灵魂也被他们视为是一种和谐;赫拉克利特的模仿论则只是单纯意义上的艺术对自然的模仿,忽略了人的主观因素,模仿的对象是自然的对立中所产生的和谐美。相比前两者的美学思想,德谟克利特则迈出了跨越式的一步。他认为人的灵魂是人的美的主要体现,重视人的灵魂超过人体美,这一观点是以他的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认识论为基调的,后来的柏拉图同样把心灵美看得比形体美更可贵,但他却是以“理式”作为根基;论及艺术创作,德谟克利特承认热情与灵感的巨大作用。与此同时,他也强调研究与学习对于艺术创作的重要性。在这里,我们仿佛看到了柏拉图的“灵感说”、亚里士多德的“净化说”,不得不说,他们或多或少都受到了德谟克利特的启迪;论及音乐时,德谟克利特指出,“音乐是一种相对地说较年轻的艺术,其原因是在于使音乐产生的并不是必需,而是奢侈[7]”,这已是站在社会发展的立场来审视音乐的本质,之后的亚里士多德,也曾有过类似的论述,“当所有的这些发明( 即有用的发明)做出来之后,那些不是以使人快乐或满足生活必须为目的的知识门类就被发现了,首先是在那些人们最先开始享乐安逸的地方[8]”。
文章来源:《自然科学史研究》 网址: http://www.zrkxzzs.cn/qikandaodu/2020/1019/891.html
上一篇:博雅教育模式下自然科学通识课程教学设计研究
下一篇:孔子的生态观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