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自然科学史研究》栏目[05/29]
- · 《自然科学史研究》数据[05/29]
- · 《自然科学史研究》收稿[05/29]
- · 《自然科学史研究》投稿[05/29]
- · 《自然科学史研究》征稿[05/29]
- · 《自然科学史研究》刊物[05/29]
科学与人性的冲突及其可能的未来——读爱德华
作者:网站采编关键词:
摘要:多年以来,人们设想知识的宝库藏于人迹罕见的深山野岭。假如有人以勤为径,以苦为车,来到宝库洞口,又掌握了大门的秘钥,此时只须大喝一声:“阿里巴巴——”大门随即洞开,
多年以来,人们设想知识的宝库藏于人迹罕见的深山野岭。假如有人以勤为径,以苦为车,来到宝库洞口,又掌握了大门的秘钥,此时只须大喝一声:“阿里巴巴——”大门随即洞开,知识便会坦然现身,任你摆布。但事实上,如今的你,如果真的进入了知识宝库的大门,你更大的可能是看到一条和几条走廊,走廊上密密麻麻地排列着一个个房间,且房门紧闭,但房门上有明确的学科标识,原则上每位访客只配一张房卡。假如有人异想天开,或自命天纵英才,想在几个房间串串门,一时间便会出现无数保安,或好言相劝,或冷嘲热讽,目的无非是同一个,让你不要游手好闲、轻举妄动、自讨苦吃。他们还会告诉你,你沉醉的幻想早已过时,原来亚里士多德、达·芬奇、朱熹等也许还有一丝丝可能,轮到你,那真是绝无机会。“那么 ,爱因斯坦呢?”假如你这样发问,他们倒也回答顺畅:“爱因斯坦的统一场论不是没有构建成功么?”此时来谈知识是统一的,真无异痴人说梦了。
当然,统一知识的梦,今天我们都明确了一点,就是只有自然科学家还能做。至于别的人,哪怕想一想,都属极端的僭妄。二十世纪不少君王有过这种企图和操作,但最后均放弃了这种为力甚巨其效甚微或者干脆是无效的做法。科学家是在光明的前端摸索黑暗的人,他们没有上帝指引,只有几条简单的科学原则可以遵循:一是要用精确的可度量的工具进行观测和实验,所以刘易斯·芒福德在《技术和文明》中首先强调只有时间和空间可以被度量后技术才能发展①;第二是经过观测和实验的结果在相同的条件下可以重复;第三是总结出更精简、更具涵盖性的理论和原理;第四是借此理论和原理制造出新的产品、工具等等。在当代这个世界,自然科学家已是靠谱的上帝。假如你完全不信上帝,也不相信自然科学家,当然这也没关系,但如果这时还相信其他人,看来你只好被送进精神病院了。所以,当爱德华·威尔逊(Edward O.Wilson)在1998年推出《知识大融通》(中译本由中信出版集团于2016年出版,台湾梁锦鋆译。此前大陆尚有一个中译本,被方舟子严厉批评过,此不谈),尽管没有涉及物理学和天文学遭人诟病,但大家也承认他有发言的资格。爱德华·威尔逊,1929年生,当今国际生物学界翘楚,社会生物学学科的开创者。我自己读完此书后,觉得以前的很多模糊念头得到了进一步的澄清,同时也产生了一些想法。作为一个文科从业人员,我的关注和胡想自有立场、重点以及必然的可被攻击的破绽。
自然科学家眼中的社会科学
威尔逊先把医学拿来与社会科学作对比,指出最大的两点区别:一是社会科学会划分为许多独立的团体,尽管“强调专业上的用词必须准确,但是不同的专业很少采用相同的术语。很多社会科学家甚至对这当中产生的混乱气氛感到欣喜,错以为是一种创作的热情。”②是的,当一本综合性的社科人文杂志很多篇论文谈到某个字面一样的名词时,这个名词很可能代表了不同的意思和概念。当然我们也可以指责威尔逊拿医学一门科学与社会科学群体作比较不公平,但我们也应该知道,物理学、生物学、化学等说到的分子、原子,毕竟还是同一个东西。二是社会科学今天“仍然脱离不了开山鼻祖的掌握——若就科学领域的原理来看,这是一个坏征兆,因为人们遗忘创始者的速度通常是衡量科学进展速度的标准。”③如此说来,当社科论文的作者津津有味地从柏拉图和孔子等等开始讲述问题的由来时,不是显露了他们的渊博而只是显示了该学科的笨拙和缺乏进展。
“社会科学当中,经济学在形式和自信上最类似自然科学。”④但是大约在十几年前,也就是“经济学帝国主义”在我们这里最甚嚣尘上之际,我对这门学科逐渐产生了一些外行的疑虑。这些疑虑集中于经济学的“理性人”假设。在经济学家看来,任何人针对任何问题都可以做出理性的选择。而来自自己并不多样的生活经验和也不算渊博的阅读体验都在执拗地提醒我不要相信这个假设。古今中外的文学更是坚定地提醒我:如果任何人都能理性选择,人世间的冲突至少可以减少三分之一,文学就更没有理由存在了。可文学顽强地存在!
我的意思是:人不是电脑。尽管屁股从根本上指挥着脑袋,你立场的不同决定着观点的不同,即使这些观点相互冲突,但是这样的不同仍然属于“理性人”范围。我说的意思是人脑会犯错,而且犯错的概率并不太小,情绪的冲动所带来的决策失误无论如何不是理性选择。威尔逊更加明确地告诉我们:“人类大脑并不是运算快速的计算器,但大多数决定必须在复杂的情节和不完全的信息下快速完成。因此理性选择理论涉及了一个重要问题:多少信息才算足够?提供分界点的简单策略,叫做‘足够满意’,足够满意是指,由短期中可以想到并可获得的机遇中,挑选出最令人满意的选择,而不是事先想出最佳的选择,然后再于其中寻找,直到找到为止。一个到了婚龄的男性,比较可能在已认识的未婚女性当中,因为‘足够满意’而向其中最有吸引力的女性求婚,而不会为了一位想象中的理想伴侣而长期寻觅。”⑤确实,我们在生活中做的决策基本是在有限的信息和时间范围中做的,决不同于我们对论文写作的要求必须通览一直以来的学术成果。此与理性的标准相去甚远。
文章来源:《自然科学史研究》 网址: http://www.zrkxzzs.cn/qikandaodu/2020/0817/5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