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指南
一、来稿必须是作者独立取得的原创性学术研究成果,来稿的文字复制比(相似度或重复率)必须低于用稿标准,引用部分文字的要在参考文献中注明;署名和作者单位无误,未曾以任何形式用任何文种在国内外公开发表过;未一稿多投。 二、来稿除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之外,不侵犯任何版权或损害第三方的任何其他权利。如果20天后未收到本刊的录用通知,可自行处理(双方另有约定的除外)。 三、来稿经审阅通过,编辑部会将修改意见反馈给您,您应在收到通知7天内提交修改稿。作者享有引用和复制该文的权利及著作权法的其它权利。 四、一般来说,4500字(电脑WORD统计,图表另计)以下的文章,不能说清问题,很难保证学术质量,本刊恕不受理。 五、论文格式及要素:标题、作者、工作单位全称(院系处室)、摘要、关键词、正文、注释、参考文献(遵从国家标准:GB\T7714-2005,点击查看参考文献格式示例)、作者简介(100字内)、联系方式(通信地址、邮编、电话、电子信箱)。 六、处理流程:(1) 通过电子邮件将稿件发到我刊唯一投稿信箱(2)我刊初审周期为2-3个工作日,请在投稿3天后查看您的邮箱,收阅我们的审稿回复或用稿通知;若30天内没有收到我们的回复,稿件可自行处理。(3)按用稿通知上的要求办理相关手续后,稿件将进入出版程序。(4) 杂志出刊后,我们会按照您提供的地址免费奉寄样刊。 七、凡向文教资料杂志社投稿者均被视为接受如下声明:(1)稿件必须是作者本人独立完成的,属原创作品(包括翻译),杜绝抄袭行为,严禁学术腐败现象,严格学术不端检测,如发现系抄袭作品并由此引起的一切责任均由作者本人承担,本刊不承担任何民事连带责任。(2)本刊发表的所有文章,除另有说明外,只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刊观点。由此引发的任何纠纷和争议本刊不受任何牵连。(3)本刊拥有自主编辑权,但仅限于不违背作者原意的技术性调整。如必须进行重大改动的,编辑部有义务告知作者,或由作者授权编辑修改,或提出意见由作者自己修改。(4)作品在《文教资料》发表后,作者同意其电子版同时发布在文教资料杂志社官方网上。(5)作者同意将其拥有的对其论文的汇编权、翻译权、印刷版和电子版的复制权、网络传播权、发行权等权利在世界范围内无限期转让给《文教资料》杂志社。本刊在与国内外文献数据库或检索系统进行交流合作时,不再征询作者意见,并且不再支付稿酬。 九、特别欢迎用电子文档投稿,或邮寄编辑部,勿邮寄私人,以免延误稿件处理时间。

不讲理与通感联想

来源:自然科学史研究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0-08-09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艺术是应该讲理法的,但不能尽如理,尤其不能尽如自然科学之理,有时不讲理,倒合于艺术之理。 齐白石曾画荷花的倒影,蝌蚪逐之,真是不讲理——荷花倒影本是人在水外看到的光

艺术是应该讲理法的,但不能尽如理,尤其不能尽如自然科学之理,有时不讲理,倒合于艺术之理。

齐白石曾画荷花的倒影,蝌蚪逐之,真是不讲理——荷花倒影本是人在水外看到的光影折射现象,蝌蚪在水中是看不到的,齐老爷子不讲理,把它们绘于一纸,于是有了这张杰作。华君武画《决心》,讽刺戒烟者反悔之丑态,烟斗刚从二楼扔下,其人反悔竟能迅速跑下楼梯还将烟斗接住,令人啼笑皆非,却夸张得有滋有味。

近日,看了题为“自然之声”的油画风景展,这题目也不讲理——明明是自然之形与色,却说是声,但这题目起得好,让人想到音乐,想到节奏,想到心声。“言为心声”也就是主观情思,有了这主观情思,也就有了艺术。道友王仲引用了俄罗斯油画家萨伏拉索夫之言:“让自然歌唱起来”称赞“自然之声”这题目,如果有了这意识,也便激活了创作之情,那画笔也便找到了形式的内心的节奏,像萨伏拉索夫《白嘴鸟飞来了》自画里发出的歌声。

钱钟书谓不同媒介、不同手段的艺术之间是有通感的,由诗可以想到画之形,乐之声。如“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是语言艺术,读之却令人想到黄河奔流之形,若画恍然立于目前,如闻大河滔滔之声,如闻交响乐之起伏跌宕大势。有诗曰:“风萧萧兮易水寒”,读之若闻风响,如沐风寒,连皮肤都被那诗句触动,甚至于会感到心之寒。有了通感,便会从画里听声,乐里思画,戏中赏文,诗外寻味。我曾听着古曲《平沙落雁》,赏着傅抱石的《平沙落雁》,真是别有一番滋味。

古人有诗曰:“霜叶红于二月花”,吟此诗而生红灿灿、花烂漫的意境联想。又有句曰:“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西厢记》),未言秋色,恰是秋色,是秋色,有了醉意,有了离恨别情,又觉得这诗较前者深刻许多。离人泪怎能染醉了霜林?不讲理,却感人,因为触着了心。

近日看到一个介绍英国建筑家弗兰克·盖里的电视片,他说:“打开音乐,我就会想到动作”,我称之为“通感联想”。艺术家在不同的姊妹艺术之间得到启发,生发了灵感,就是这种通感联想。

既然不同事物之间,不同媒介的艺术之间是有通感的,那么它作为一种艺术规律会反过来激活艺术的思维。林语堂说中国的诗歌和书法救了中国画,使中国画不再留步于如实地再现现实,也可以说是能使诗歌、书法与绘画之间的那种节律和从于心的通感联想救了中国画。走笔至此,想起孙过庭《书谱》那一连串比喻:“观夫悬针垂露之异,奔雷坠石之奇,鸿飞兽骇之姿,鸾舞惊蛇之态,绝岸颓峰之势,临危居槁之形。或重若崩云,或轻如蝉翼;导之则泉注,顿之则山安,纤纤乎似初月之出天崖,落落乎犹众星之列河汉……”真乃“同自然之妙有”也。这些联想比拟于书画之表现,正赖于这造化的启示,或者说通感联想的妙悟。

艺术是应该讲理法的,但不能尽如理,尤其不能尽如自然科学之理,有时不讲理,倒合于艺术之理。

齐白石曾画荷花的倒影,蝌蚪逐之,真是不讲理——荷花倒影本是人在水外看到的光影折射现象,蝌蚪在水中是看不到的,齐老爷子不讲理,把它们绘于一纸,于是有了这张杰作。华君武画《决心》,讽刺戒烟者反悔之丑态,烟斗刚从二楼扔下,其人反悔竟能迅速跑下楼梯还将烟斗接住,令人啼笑皆非,却夸张得有滋有味。

近日,看了题为“自然之声”的油画风景展,这题目也不讲理——明明是自然之形与色,却说是声,但这题目起得好,让人想到音乐,想到节奏,想到心声。“言为心声”也就是主观情思,有了这主观情思,也就有了艺术。道友王仲引用了俄罗斯油画家萨伏拉索夫之言:“让自然歌唱起来”称赞“自然之声”这题目,如果有了这意识,也便激活了创作之情,那画笔也便找到了形式的内心的节奏,像萨伏拉索夫《白嘴鸟飞来了》自画里发出的歌声。

钱钟书谓不同媒介、不同手段的艺术之间是有通感的,由诗可以想到画之形,乐之声。如“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是语言艺术,读之却令人想到黄河奔流之形,若画恍然立于目前,如闻大河滔滔之声,如闻交响乐之起伏跌宕大势。有诗曰:“风萧萧兮易水寒”,读之若闻风响,如沐风寒,连皮肤都被那诗句触动,甚至于会感到心之寒。有了通感,便会从画里听声,乐里思画,戏中赏文,诗外寻味。我曾听着古曲《平沙落雁》,赏着傅抱石的《平沙落雁》,真是别有一番滋味。

文章来源:《自然科学史研究》 网址: http://www.zrkxzzs.cn/qikandaodu/2020/0809/539.html



上一篇:歌德与美术
下一篇:博雅教育模式下自然科学通识课程教学设计研究

自然科学史研究投稿 | 自然科学史研究编辑部| 自然科学史研究版面费 | 自然科学史研究论文发表 | 自然科学史研究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自然科学史研究》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