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自然科学史研究》栏目[05/29]
- · 《自然科学史研究》数据[05/29]
- · 《自然科学史研究》收稿[05/29]
- · 《自然科学史研究》投稿[05/29]
- · 《自然科学史研究》征稿[05/29]
- · 《自然科学史研究》刊物[05/29]
《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在知网首发草地
作者:网站采编关键词:
摘要:草地贪夜蛾(SpodopterafrugiperdaSmith),也称秋黏虫,为鳞翅目夜蛾科灰翅夜蛾属的一种昆虫,是一种外来入侵物种,也是联合国粮农组织全球预警的迁飞性农业重大害虫,被列入世界十大植
草地贪夜蛾(SpodopterafrugiperdaSmith),也称秋黏虫,为鳞翅目夜蛾科灰翅夜蛾属的一种昆虫,是一种外来入侵物种,也是联合国粮农组织全球预警的迁飞性农业重大害虫,被列入世界十大植物害虫“黑名单”。草地贪夜蛾原发于美洲热带和亚热带地区,2016年从美洲入侵非洲,2018年7月份首次传入亚洲地区。该物种具有很强的迁徙能力,美国历史上即发生过数起草地贪夜蛾的虫灾。10多年来已经先后蔓延至非洲和亚洲,近几年间全世界都有了它的踪迹,已在多国造成巨大的农业损失。2018年联合国粮农组织为此向全球发布预警。
自2019年1月从东南亚侵入我国云南、广西以来,不断向北迁飞,截至7月2日,草地贪夜蛾已在我国20个省(区、市)1 000多个县(区、市)发生。当前草地贪夜蛾发生范围广、扩展速度快、为害程度重、监测防控难度大,被称为“行军虫”,一个晚上随气流可迁飞100~500 km,最远可迁飞1 500 km;其发育的速度会随着气温的提升而变快,一年可繁衍数代,能在气温11~30 ℃的环境下生存和繁殖,一头蛾可产1 000粒卵;可取食180多种植物,作物受害后一般减产20%~30%,严重时可致绝收,主要为害玉米、甘蔗、高粱等作物。
草地贪夜蛾在我国的快速蔓延引起了国务院的重视,近期农业农村部专门召开了草地贪夜蛾的防控会议,国内许多科研院所也纷纷投入人财物对该害虫进行研究。自今年5月初草地贪夜蛾在重庆发现以来,西南大学家蚕基因组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潘国庆研究员课题组迅速行动,在重庆市各级农业部门的大力配合下,第一时间从各区县收集虫样,快速开展了草地贪夜蛾生物型和肠道菌群的研究,希望能为我国草地贪夜蛾的综合防控提供第一手的详实数据。《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关注学术热点研究,积极服务于重点科学研究,与该课题组紧密合作,及时调整出刊计划,组织精干编辑认真、高效完成了稿件的评审、编辑工作,仅仅用一周时间,课题组两篇关于草地贪夜蛾的最新研究成果《入侵重庆地区的草地贪夜蛾种群生物型鉴定》《重庆地区草地贪夜蛾肠道细菌的分离鉴定》通过该学报于7月4日在中国知网优先发表,及时发布了国家急需的草地贪夜蛾相关研究报告,为治理草地贪夜蛾提供了基础数据。
《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是我国科技核心期刊和中文核心期刊,是科技成果发表的重要平台之一,课题组将其最新研究成果在学报发表,既是对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的“广大科技工作者要把论文写在祖国的大地上”的具体落实,也是对《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的信任和支持。
据悉,西南大学家蚕基因组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潘国庆研究员课题组有关草地贪夜蛾研究的其他最新成果也将于近期陆续在《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发表,敬请关注。欢迎广大科技工作者给《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和《植物医生》投稿,我们将“不忘初心”,努力搭建好平台,全心全意为科技工作者服好务。
草地贪夜蛾(SpodopterafrugiperdaSmith),也称秋黏虫,为鳞翅目夜蛾科灰翅夜蛾属的一种昆虫,是一种外来入侵物种,也是联合国粮农组织全球预警的迁飞性农业重大害虫,被列入世界十大植物害虫“黑名单”。草地贪夜蛾原发于美洲热带和亚热带地区,2016年从美洲入侵非洲,2018年7月份首次传入亚洲地区。该物种具有很强的迁徙能力,美国历史上即发生过数起草地贪夜蛾的虫灾。10多年来已经先后蔓延至非洲和亚洲,近几年间全世界都有了它的踪迹,已在多国造成巨大的农业损失。2018年联合国粮农组织为此向全球发布预警。自2019年1月从东南亚侵入我国云南、广西以来,不断向北迁飞,截至7月2日,草地贪夜蛾已在我国20个省(区、市)1 000多个县(区、市)发生。当前草地贪夜蛾发生范围广、扩展速度快、为害程度重、监测防控难度大,被称为“行军虫”,一个晚上随气流可迁飞100~500 km,最远可迁飞1 500 km;其发育的速度会随着气温的提升而变快,一年可繁衍数代,能在气温11~30 ℃的环境下生存和繁殖,一头蛾可产1 000粒卵;可取食180多种植物,作物受害后一般减产20%~30%,严重时可致绝收,主要为害玉米、甘蔗、高粱等作物。草地贪夜蛾在我国的快速蔓延引起了国务院的重视,近期农业农村部专门召开了草地贪夜蛾的防控会议,国内许多科研院所也纷纷投入人财物对该害虫进行研究。自今年5月初草地贪夜蛾在重庆发现以来,西南大学家蚕基因组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潘国庆研究员课题组迅速行动,在重庆市各级农业部门的大力配合下,第一时间从各区县收集虫样,快速开展了草地贪夜蛾生物型和肠道菌群的研究,希望能为我国草地贪夜蛾的综合防控提供第一手的详实数据。《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关注学术热点研究,积极服务于重点科学研究,与该课题组紧密合作,及时调整出刊计划,组织精干编辑认真、高效完成了稿件的评审、编辑工作,仅仅用一周时间,课题组两篇关于草地贪夜蛾的最新研究成果《入侵重庆地区的草地贪夜蛾种群生物型鉴定》《重庆地区草地贪夜蛾肠道细菌的分离鉴定》通过该学报于7月4日在中国知网优先发表,及时发布了国家急需的草地贪夜蛾相关研究报告,为治理草地贪夜蛾提供了基础数据。《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是我国科技核心期刊和中文核心期刊,是科技成果发表的重要平台之一,课题组将其最新研究成果在学报发表,既是对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的“广大科技工作者要把论文写在祖国的大地上”的具体落实,也是对《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的信任和支持。据悉,西南大学家蚕基因组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潘国庆研究员课题组有关草地贪夜蛾研究的其他最新成果也将于近期陆续在《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发表,敬请关注。欢迎广大科技工作者给《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和《植物医生》投稿,我们将“不忘初心”,努力搭建好平台,全心全意为科技工作者服好务。
文章来源:《自然科学史研究》 网址: http://www.zrkxzzs.cn/qikandaodu/2020/0727/4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