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指南
一、来稿必须是作者独立取得的原创性学术研究成果,来稿的文字复制比(相似度或重复率)必须低于用稿标准,引用部分文字的要在参考文献中注明;署名和作者单位无误,未曾以任何形式用任何文种在国内外公开发表过;未一稿多投。 二、来稿除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之外,不侵犯任何版权或损害第三方的任何其他权利。如果20天后未收到本刊的录用通知,可自行处理(双方另有约定的除外)。 三、来稿经审阅通过,编辑部会将修改意见反馈给您,您应在收到通知7天内提交修改稿。作者享有引用和复制该文的权利及著作权法的其它权利。 四、一般来说,4500字(电脑WORD统计,图表另计)以下的文章,不能说清问题,很难保证学术质量,本刊恕不受理。 五、论文格式及要素:标题、作者、工作单位全称(院系处室)、摘要、关键词、正文、注释、参考文献(遵从国家标准:GB\T7714-2005,点击查看参考文献格式示例)、作者简介(100字内)、联系方式(通信地址、邮编、电话、电子信箱)。 六、处理流程:(1) 通过电子邮件将稿件发到我刊唯一投稿信箱(2)我刊初审周期为2-3个工作日,请在投稿3天后查看您的邮箱,收阅我们的审稿回复或用稿通知;若30天内没有收到我们的回复,稿件可自行处理。(3)按用稿通知上的要求办理相关手续后,稿件将进入出版程序。(4) 杂志出刊后,我们会按照您提供的地址免费奉寄样刊。 七、凡向文教资料杂志社投稿者均被视为接受如下声明:(1)稿件必须是作者本人独立完成的,属原创作品(包括翻译),杜绝抄袭行为,严禁学术腐败现象,严格学术不端检测,如发现系抄袭作品并由此引起的一切责任均由作者本人承担,本刊不承担任何民事连带责任。(2)本刊发表的所有文章,除另有说明外,只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刊观点。由此引发的任何纠纷和争议本刊不受任何牵连。(3)本刊拥有自主编辑权,但仅限于不违背作者原意的技术性调整。如必须进行重大改动的,编辑部有义务告知作者,或由作者授权编辑修改,或提出意见由作者自己修改。(4)作品在《文教资料》发表后,作者同意其电子版同时发布在文教资料杂志社官方网上。(5)作者同意将其拥有的对其论文的汇编权、翻译权、印刷版和电子版的复制权、网络传播权、发行权等权利在世界范围内无限期转让给《文教资料》杂志社。本刊在与国内外文献数据库或检索系统进行交流合作时,不再征询作者意见,并且不再支付稿酬。 九、特别欢迎用电子文档投稿,或邮寄编辑部,勿邮寄私人,以免延误稿件处理时间。

《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在知网首发草地

来源:自然科学史研究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0-07-27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草地贪夜蛾(SpodopterafrugiperdaSmith),也称秋黏虫,为鳞翅目夜蛾科灰翅夜蛾属的一种昆虫,是一种外来入侵物种,也是联合国粮农组织全球预警的迁飞性农业重大害虫,被列入世界十大植

草地贪夜蛾(SpodopterafrugiperdaSmith),也称秋黏虫,为鳞翅目夜蛾科灰翅夜蛾属的一种昆虫,是一种外来入侵物种,也是联合国粮农组织全球预警的迁飞性农业重大害虫,被列入世界十大植物害虫“黑名单”。草地贪夜蛾原发于美洲热带和亚热带地区,2016年从美洲入侵非洲,2018年7月份首次传入亚洲地区。该物种具有很强的迁徙能力,美国历史上即发生过数起草地贪夜蛾的虫灾。10多年来已经先后蔓延至非洲和亚洲,近几年间全世界都有了它的踪迹,已在多国造成巨大的农业损失。2018年联合国粮农组织为此向全球发布预警。

自2019年1月从东南亚侵入我国云南、广西以来,不断向北迁飞,截至7月2日,草地贪夜蛾已在我国20个省(区、市)1 000多个县(区、市)发生。当前草地贪夜蛾发生范围广、扩展速度快、为害程度重、监测防控难度大,被称为“行军虫”,一个晚上随气流可迁飞100~500 km,最远可迁飞1 500 km;其发育的速度会随着气温的提升而变快,一年可繁衍数代,能在气温11~30 ℃的环境下生存和繁殖,一头蛾可产1 000粒卵;可取食180多种植物,作物受害后一般减产20%~30%,严重时可致绝收,主要为害玉米、甘蔗、高粱等作物。

草地贪夜蛾在我国的快速蔓延引起了国务院的重视,近期农业农村部专门召开了草地贪夜蛾的防控会议,国内许多科研院所也纷纷投入人财物对该害虫进行研究。自今年5月初草地贪夜蛾在重庆发现以来,西南大学家蚕基因组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潘国庆研究员课题组迅速行动,在重庆市各级农业部门的大力配合下,第一时间从各区县收集虫样,快速开展了草地贪夜蛾生物型和肠道菌群的研究,希望能为我国草地贪夜蛾的综合防控提供第一手的详实数据。《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关注学术热点研究,积极服务于重点科学研究,与该课题组紧密合作,及时调整出刊计划,组织精干编辑认真、高效完成了稿件的评审、编辑工作,仅仅用一周时间,课题组两篇关于草地贪夜蛾的最新研究成果《入侵重庆地区的草地贪夜蛾种群生物型鉴定》《重庆地区草地贪夜蛾肠道细菌的分离鉴定》通过该学报于7月4日在中国知网优先发表,及时发布了国家急需的草地贪夜蛾相关研究报告,为治理草地贪夜蛾提供了基础数据。

《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是我国科技核心期刊和中文核心期刊,是科技成果发表的重要平台之一,课题组将其最新研究成果在学报发表,既是对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的“广大科技工作者要把论文写在祖国的大地上”的具体落实,也是对《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的信任和支持。

据悉,西南大学家蚕基因组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潘国庆研究员课题组有关草地贪夜蛾研究的其他最新成果也将于近期陆续在《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发表,敬请关注。欢迎广大科技工作者给《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和《植物医生》投稿,我们将“不忘初心”,努力搭建好平台,全心全意为科技工作者服好务。

草地贪夜蛾(SpodopterafrugiperdaSmith),也称秋黏虫,为鳞翅目夜蛾科灰翅夜蛾属的一种昆虫,是一种外来入侵物种,也是联合国粮农组织全球预警的迁飞性农业重大害虫,被列入世界十大植物害虫“黑名单”。草地贪夜蛾原发于美洲热带和亚热带地区,2016年从美洲入侵非洲,2018年7月份首次传入亚洲地区。该物种具有很强的迁徙能力,美国历史上即发生过数起草地贪夜蛾的虫灾。10多年来已经先后蔓延至非洲和亚洲,近几年间全世界都有了它的踪迹,已在多国造成巨大的农业损失。2018年联合国粮农组织为此向全球发布预警。自2019年1月从东南亚侵入我国云南、广西以来,不断向北迁飞,截至7月2日,草地贪夜蛾已在我国20个省(区、市)1 000多个县(区、市)发生。当前草地贪夜蛾发生范围广、扩展速度快、为害程度重、监测防控难度大,被称为“行军虫”,一个晚上随气流可迁飞100~500 km,最远可迁飞1 500 km;其发育的速度会随着气温的提升而变快,一年可繁衍数代,能在气温11~30 ℃的环境下生存和繁殖,一头蛾可产1 000粒卵;可取食180多种植物,作物受害后一般减产20%~30%,严重时可致绝收,主要为害玉米、甘蔗、高粱等作物。草地贪夜蛾在我国的快速蔓延引起了国务院的重视,近期农业农村部专门召开了草地贪夜蛾的防控会议,国内许多科研院所也纷纷投入人财物对该害虫进行研究。自今年5月初草地贪夜蛾在重庆发现以来,西南大学家蚕基因组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潘国庆研究员课题组迅速行动,在重庆市各级农业部门的大力配合下,第一时间从各区县收集虫样,快速开展了草地贪夜蛾生物型和肠道菌群的研究,希望能为我国草地贪夜蛾的综合防控提供第一手的详实数据。《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关注学术热点研究,积极服务于重点科学研究,与该课题组紧密合作,及时调整出刊计划,组织精干编辑认真、高效完成了稿件的评审、编辑工作,仅仅用一周时间,课题组两篇关于草地贪夜蛾的最新研究成果《入侵重庆地区的草地贪夜蛾种群生物型鉴定》《重庆地区草地贪夜蛾肠道细菌的分离鉴定》通过该学报于7月4日在中国知网优先发表,及时发布了国家急需的草地贪夜蛾相关研究报告,为治理草地贪夜蛾提供了基础数据。《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是我国科技核心期刊和中文核心期刊,是科技成果发表的重要平台之一,课题组将其最新研究成果在学报发表,既是对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的“广大科技工作者要把论文写在祖国的大地上”的具体落实,也是对《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的信任和支持。据悉,西南大学家蚕基因组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潘国庆研究员课题组有关草地贪夜蛾研究的其他最新成果也将于近期陆续在《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发表,敬请关注。欢迎广大科技工作者给《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和《植物医生》投稿,我们将“不忘初心”,努力搭建好平台,全心全意为科技工作者服好务。

文章来源:《自然科学史研究》 网址: http://www.zrkxzzs.cn/qikandaodu/2020/0727/453.html



上一篇:《中国预防兽医学报》加入EBSCO全文数据库,并
下一篇:2016年16种畜牧、兽医科学类期刊主要指标《畜

自然科学史研究投稿 | 自然科学史研究编辑部| 自然科学史研究版面费 | 自然科学史研究论文发表 | 自然科学史研究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自然科学史研究》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