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指南
一、来稿必须是作者独立取得的原创性学术研究成果,来稿的文字复制比(相似度或重复率)必须低于用稿标准,引用部分文字的要在参考文献中注明;署名和作者单位无误,未曾以任何形式用任何文种在国内外公开发表过;未一稿多投。 二、来稿除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之外,不侵犯任何版权或损害第三方的任何其他权利。如果20天后未收到本刊的录用通知,可自行处理(双方另有约定的除外)。 三、来稿经审阅通过,编辑部会将修改意见反馈给您,您应在收到通知7天内提交修改稿。作者享有引用和复制该文的权利及著作权法的其它权利。 四、一般来说,4500字(电脑WORD统计,图表另计)以下的文章,不能说清问题,很难保证学术质量,本刊恕不受理。 五、论文格式及要素:标题、作者、工作单位全称(院系处室)、摘要、关键词、正文、注释、参考文献(遵从国家标准:GB\T7714-2005,点击查看参考文献格式示例)、作者简介(100字内)、联系方式(通信地址、邮编、电话、电子信箱)。 六、处理流程:(1) 通过电子邮件将稿件发到我刊唯一投稿信箱(2)我刊初审周期为2-3个工作日,请在投稿3天后查看您的邮箱,收阅我们的审稿回复或用稿通知;若30天内没有收到我们的回复,稿件可自行处理。(3)按用稿通知上的要求办理相关手续后,稿件将进入出版程序。(4) 杂志出刊后,我们会按照您提供的地址免费奉寄样刊。 七、凡向文教资料杂志社投稿者均被视为接受如下声明:(1)稿件必须是作者本人独立完成的,属原创作品(包括翻译),杜绝抄袭行为,严禁学术腐败现象,严格学术不端检测,如发现系抄袭作品并由此引起的一切责任均由作者本人承担,本刊不承担任何民事连带责任。(2)本刊发表的所有文章,除另有说明外,只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刊观点。由此引发的任何纠纷和争议本刊不受任何牵连。(3)本刊拥有自主编辑权,但仅限于不违背作者原意的技术性调整。如必须进行重大改动的,编辑部有义务告知作者,或由作者授权编辑修改,或提出意见由作者自己修改。(4)作品在《文教资料》发表后,作者同意其电子版同时发布在文教资料杂志社官方网上。(5)作者同意将其拥有的对其论文的汇编权、翻译权、印刷版和电子版的复制权、网络传播权、发行权等权利在世界范围内无限期转让给《文教资料》杂志社。本刊在与国内外文献数据库或检索系统进行交流合作时,不再征询作者意见,并且不再支付稿酬。 九、特别欢迎用电子文档投稿,或邮寄编辑部,勿邮寄私人,以免延误稿件处理时间。

康德伦理学视角下的信息心理学 ——一种融合

来源:自然科学史研究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0-07-26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1 康德问题:生命“自由”和“自由意志”规律的必然性 康德提出的生命自由和自由意志的必然性问题,不仅是他自己构造义务论伦理学的基础,而且对于我们今天研究“信息心理学”

1 康德问题:生命“自由”和“自由意志”规律的必然性

康德提出的生命自由和自由意志的必然性问题,不仅是他自己构造义务论伦理学的基础,而且对于我们今天研究“信息心理学”也是非常重要的。它既能指导我们构造人类“心理三角形”的顶角的顶点(见下图1),成为“德才兼备”之“德性”的核心概念,又能帮助我们为心理知识的王冠添加一个“伦理指南针”,以便为人类心理信息系统提供正确的目标和方向。

康德在《实践理性批判》中说,世界上唯有两样东西能让我们的内心受到深深的震撼,一是我们头顶浩瀚灿烂的星空,一是我们心中崇高的道德法则。为什么康德会这么说?因为,在他看来,具有“质料”的对象所服从的法则有两种:自然的法则与自由的法则;“关于自然法则的科学叫做物理学,关于自由法则的科学则叫做伦理学;前者也称作自然学说,后者则也称作道德学说。”这样,我们认为,康德为之震撼的实际上是:绝对的自然规律和绝对的道德规律!显然,康德关于“自由意志”的心理学动力的问题,完全类似于牛顿力学的问题。

2 康德回答:理性存在者的自由意志和人们心中的道德律

2.1 康德的“理性存在者”概念

康德在《道德形而上学的奠基》里,基本上是用“理性存在者”(Rational Being)来指代人。康德确信道德律是理性自我立法的结果,且对一切有限的理性存在者都有效。这样的善良意志在康德那里只是属于神性的存在,而不只属于作为理性的有限存在的人类,或者说,人只是“理性存在者”中的一类,而非完全的和唯一的理性存在。朝向无限的“有限的理性存在者”是康德哲学对人之本质的论证达到的最高顶点。[1]

当然,在我们的日常直觉里,也会觉得如果不是理性的存在者,一个有智力障碍的人无法享有充分的人格地位(比如不能投票,不能独立地建立契约),等等。

2.2 康德论理性存在者的“自由意志”

对于康德而言,无论理性与感性都是不自由的,因为理性要遵守理性的规律如逻辑,而感性要遵守感官的认识形式。但是,虽然认识活动必须遵守认识的规律,但有一个自由,那就是能够进行选择,例如有人向你乞讨,你大可以选择给或不给,这不受任何规律的限制。所以,如果理性能够彻底摆脱外界包括经验与情感,那么这样的理性就是纯粹的,而纯粹的理性就是自由——从本体论的意义上说,自由就是不受任何外在东西决定的存在。因此,康德用这样的“意志”代表心灵活动中自由的一面,称之为“自由意志”。

康德坚信,人是理性存在者,不受经验的因素所决定,因此每个人都可以是自由的。他还指出,这样的自由是人们所有道德活动的先决条件,因为惟有这样自由的人才能够自觉主动地发自内心地行善,而不是被迫地做什么;而惟有这样自觉主动发自内心的善行才有道德价值;如果一个人是被迫做出的事情,那这些事情就即不是善,也不是恶,而是一种对外界因素的服从。

2.3 康德论理性存在者的“道德律”

康德的伦理学思想是建立在其先验论基础之上的。他立足于普通人的道德意识与道德观念,然后向上追溯这样的道德意识与道德观念得以成立的逻辑条件。这个条件在康德看来只能是道德律。他认为,一条规律被认为是道德的,也就是作为约束行为的根据,它自身一定要具有绝对必然性,即在任何情况下对所有的理性存在者都有效。

康德在《道德形而上学根本原理》中说:一个善意之所以为善,非因它所履行或举的功效,也非因它的内容达成某些预定目的,而单是为决定之故——意思是,它本身便是善了,……纵使这个善意受到了逆境劣运的特殊阻碍,或如某种类似继母的虐待恶遇,以致缺乏力量,不能达成应有目的;即使它已经尽了最大的努力,而仍毫无成功,只徒然地剩下一个善意,它仍好比一块宝石保有其自身的光辉,在其本身具有全部价值而无穷。

3 心理学与文化学的“结构三角形理论”

3.1 关于人类心灵的结构与功能:心理三角形

人类的心灵(Mind),是一个不断发展、与时俱进的信息系统。它具有完整的结构和功能,负责监督、管理与控制着我们的身体(Body)。心灵的结构,如图1所示。[2]

图1 人类心理系统的三角形

在图1中,以虚线为界,上部为“德性”,下部为“才能”,与“德才兼备”观念相通。其中,一个人的“动机”,或者说“价值观”,是他的人生目的和追求;这个动机,不仅仅包含人的生物学动机,更加包含他的社会学动机。一个人的“知识”,包含经验知识与理论知识,是他对于客观世界(包含全部的“环境”和“他者”)的认识;一个人的“智慧”,首先是他对自己的认识,以及他运用自己的一切资源实现理想和目的的思考能力,即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文章来源:《自然科学史研究》 网址: http://www.zrkxzzs.cn/qikandaodu/2020/0726/440.html



上一篇:高校物理教学中人文精神的培养探析<sup>*</sup
下一篇:我国哲学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2008—2017年国际

自然科学史研究投稿 | 自然科学史研究编辑部| 自然科学史研究版面费 | 自然科学史研究论文发表 | 自然科学史研究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自然科学史研究》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