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自然科学史研究》栏目[05/29]
- · 《自然科学史研究》数据[05/29]
- · 《自然科学史研究》收稿[05/29]
- · 《自然科学史研究》投稿[05/29]
- · 《自然科学史研究》征稿[05/29]
- · 《自然科学史研究》刊物[05/29]
高校物理教学中人文精神的培养探析<sup>*</sup
作者:网站采编关键词:
摘要:高等教育改革的目标和任务在于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特别是理工科院校的改革要做到人文教育和科学教育的有机结合。物理学课程作为理工科高校的基础学科之一,要紧跟时代潮流,做
高等教育改革的目标和任务在于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特别是理工科院校的改革要做到人文教育和科学教育的有机结合。物理学课程作为理工科高校的基础学科之一,要紧跟时代潮流,做到与时俱进,不仅要传授基础知识,还需要教授人文精神,让学生做到完美发展。在培养人文精神的过程中,应该做到循序渐进,为了保证物理教学的有效实施,我们应该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人文精神的培养不是僵化的束缚,不是教育者的负担,不是定额的任务,也不是教学的必要仪式,而是常态的教学的自然过程。
一、人文精神的含义
目前针对人文精神的本质的研究在学术界还没有统一的概念。学者们对此有不同的看法,但在基本理解方面没有大的出入,主要区别是叙述方式不同。李梅的《物理思想与人文精神》一文中认为以人的发展为核心,追求人的自由发展。孟建伟学者则将其定义叙述为:“人文精神是处于文化中的底层,是核心部分,其追求真善美,追求人的全面发展”。周国平学者将其定义为“人文精神的核心是人,重视人的全面发展,以对幸福追求的人性、张扬人的理性、追求生活意义的超越性三个核心要素。”[1]
人文精神与科学精神是人类精神的两个方面。[2]犹如一棵参天大树的两个分枝,两者对立统一且渊远流长的关系,两者强调的方面不同,科学精神侧重的是对自然的探索,崇尚科学的论证与推理,坚信世界是有序的、简单的、和谐的,具体表现为求真精神、实证精神、怀疑和批判精神与创新精神。人文精神注重的是对人生的理想、目的、道德、信念、价值的追求,强调以人为本。
综上所述,人文精神就是以人为核心,对各种价值观的衡量,对人、社会、自然三者关系的和谐处理。在人性方面表现为积极向上、团结友爱;在人的社会性方面呈现出有责任有担当,与自然和谐相处等内容。
二、理工科高校物理教学中人文精神培养目标
人文精神包含很多内容,教育的视角也是多重的,本文以新课改的标准之情感态度和内容要求入手来对物理教学过程中如何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展开讨论。
(一)对学科历史发展的学习与探究
学科历史与学科知识在教学过程中具有同等重要的作用,通过对学科历史的教学,学生不仅可以对学科发展的过程有清晰的认识,同时通过科学家事迹的教育,促进了学生们科学意识的培养。在物理教学过程之中,把物理学史与教学内容做适当地融合,特别是在教学中应将教学内容在我国建设中的实际应用向学生进行讲解,使学生们能够了解科学知识对于推动社会进步的巨大作用,特别是感受我国科学家对于科学研究的态度、方法以及献身科学的精神,从而培养学生的民族自信心与自豪感,树立正确的科学意识。
(二) 对社会现实的热切关注
科学是发展的,随着社会的进步其内容也在不断更新。因此,在教学中应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现实,了解科学技术的最新发展,引导学生去思考、探索其中蕴含的科学理论。在思考与探索的过程中,促进学生对已学知识的理解与应用以及对未知理论的好奇与关注,培养学生对科学知识的兴趣与爱好,发现当前社会科学技术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启发学生利用所学的物理知识为这些问题提供解决的建议与方法,促进学生养成科学的思维习惯,以及让学生们感受科学的力量,从而提高学生对于科学知识的应用能力和水平。
(三)对待人的平等尊重
对学生进行人文精神的培养,有助于树立平等意识。在物理教学中对“力的相互作用”和“非弹性变形”的相关知识学习,可以启发学生“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人生哲理。再比如不同的“相对运动参考框架”的不同判断,可以引申出对于某一件事,要学会站在不同的角度去看待问题,对于人和物,要多一些包容和理解,为创造和谐社会做出自己的贡献。
(四)对待生活的服务理念
在物理教学中的知识同样可以应用到社会实践中来,例如大山中保证车辆行驶安全和节省能源的盘山公路的设计;汽车车身的流线型设计;大巴车上的安全锤;汽车中的安全带设计;家用电器,医疗设备中的试管、病床以及医院大厅门口的小斜坡设计等,以上这些都充满着物理知识和人文精神。[3]因此,物理课教师要积极在课堂中向学生进行启发,促其形成人文精神的观念,在现实生活中体验物理学科对人的关怀,这样做不仅有积极的教育意义,还有强烈的现实意义。
文章来源:《自然科学史研究》 网址: http://www.zrkxzzs.cn/qikandaodu/2020/0726/439.html